引用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保水剂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杜太生 康绍忠 魏华
    2000, 21(5):317-320.
    [摘要](45)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04)
    摘要:
    2  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
    周震峰 王军 周燕 孙英兰
    2004, 25(5):348-351.
    [摘要](33)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83)
    摘要:
    3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崔和瑞
    2004, 25(2):94-98.
    [摘要](38)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70)
    摘要:
    4  中国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
    章秀福 王丹英 方福平 曾衍坤 廖西元
    2005, 26(2):85-88.
    [摘要](26)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50)
    摘要:
    5  亚热带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状况及其对施肥的反应特点
    刘守龙 肖和艾 童成立 吴金水
    2003, 24(4):278-283.
    [摘要](25)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50)
    摘要:
    6  关于数字农业的基本构想
    唐世浩 朱启疆 闫广建 周晓东 吴门新
    2002, 23(3):183-187.
    [摘要](27)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44)
    摘要:
    7  信息可追踪系统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应用
    周应恒 耿献辉
    2002, 23(6):451-454.
    [摘要](23)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44)
    摘要:
    8  论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系
    高旺盛 陈源泉 梁龙
    2007, 28(6):731-734.
    [摘要](1456) [HTML](0) [PDF 113.00 K](1951) [Cited by](42)
    摘要:
    本文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重点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与基本原理,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4R"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构建,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关键对策。
    9  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创新体系构筑
    俞菊生
    1999, 20(4):207-210.
    [摘要](16)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42)
    摘要:
    10  21世纪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信息化
    徐可英
    1999, 20(4):215-217.
    [摘要](17)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42)
    摘要:
    11  基于信息网络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王宁 黄立平
    2005, 26(2):126-129,144.
    [摘要](28)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38)
    摘要:
    12  超高产是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基本技术途径
    刘景辉 王志敏 李立军 张海明
    2003, 24(3):161-165.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36)
    摘要:
    13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特点及合理利用研究
    李秀军 李取生 王志春 刘兴土
    2002, 23(5):361-364.
    [摘要](18)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36)
    摘要:
    14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形势,任务和发展前景
    袁隆平
    1997, 18(1):1-3.
    [摘要](16)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35)
    摘要:
    15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
    辛岭 蒋和平
    2010, 31(6):646-650.
    [摘要](1557) [HTML](0) [PDF 694.74 K](4600) [Cited by](35)
    摘要:
    本文通过设置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评价模型组测算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2008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得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东部地区加快向技术集约型和资金集约型转变,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部地区在确保国家农产品供应安全的基础上,走技术、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西部地区应走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劳动、技术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16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
    蒋和平 黄德林
    2006, 27(2):87-91.
    [摘要](1659) [HTML](0) [PDF 158.02 K](1627) [Cited by](34)
    摘要:
    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建立中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1980—2003年,总体上,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呈上升趋势,农业现代化区域发展总体水平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17  论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产生背景与功能
    方志权
    1999, 20(5):281-285.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34)
    摘要:
    18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生态农业建设
    苗泽伟
    2000, 21(3):171-174.
    [摘要](13)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33)
    摘要:
    19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研究
    陈洪松 王克林
    2008, 29(6):734-738.
    [摘要](1445) [HTML](0) [PDF 809.13 K](1719) [Cited by](32)
    摘要: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一种受地质背景制约的脆弱生态环境,具有地表水缺乏、土层浅薄且不连续、植被覆盖率低等基本特征。由于喀斯特山区水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小生境类型的多样性,该地区土壤水分运移相当复杂,具有许多和其它类型区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在介绍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特征和土壤水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测定方法、有效性、入渗规律、空间变异性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今后土壤水分研究应以岩石-土壤-植被系统为对象,注重多学科交叉以及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喀斯特生态系统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生态过程影响的研究,重视植被对异质性生境的响应及其适应性调控机理的研究,以实现喀斯特山区水土资源的协调利用和植被的恢复重建。
    20  水稻化感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何华勤 董章杭 梁义元 林树文 林文雄
    2002, 23(2):140-143.
    [摘要](21)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32)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农业现代化研究》编辑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远大二路644号
    电话:0731-84615231    E-mail:nyxdhyj@isa.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